土地类型分区
书籍:土地科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12-08 14:47:1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土地科学词典》第2页(540字)
为达到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目的,对土地进行的分类划区。
在我国,土地分类普遍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从地形分类看,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各种土地类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1)东西部差别大。
大致从大兴安岭向西,经黄河河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同心地区直至景太、永登和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麓至中缅边境,将我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是我国耕地、林地、草山草坡、滩涂、淡水湖泊、外流河道、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西部则几乎集中了全国所有的戈壁、沙漠、冰川、寒漠、裸露石山、咸水湖泊、内陆河及绝大部分草原;(2)南北差异也很大。在西部牧业区内,可分为北部干旱灌溉农牧区和南部青藏高原高寒农牧区。
在东部农业区内,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两大土地利用区域。此外,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还存在土地利用的垂直差异。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可将土地划分为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包括难利用)土地。
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利用土地比例高,西部地区未利用(包括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法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正确评估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