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实单位
书籍:新中国建设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4 01:54:5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第90页(303字)
我国在解放初期实行的一种以实物为基础用货币折算的单位。
一个折实单位等于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实物的价格总和。1949年春,始于天津,每一单位以通粉1斤、玉米面1斤和五福布1尺,按前五天的平均价格计算。后推行于京、沪、宁、苏、杭各地,折算标准各不相同。折实单位应用范围只限于折实存款,以后逐渐推广到工资、存款、公债、房租的计算方面。每一单位价格,由各地中国人民银行按当地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市价计算。逐日挂牌公布,称“折实牌价”。当时,对安定劳动人民生活,使其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人民币币值和市场物价的稳定,1954年底以后,不再公布折实牌价。
上一篇:折实公债
下一篇: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