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
书籍:新中国建设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4 02:38:3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第182页(517字)
是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原有的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的形象比喻。
这种制度使企业和事业单位在用工用人方面无权根据对劳动力的实际需要进行吞吐,职工只能进,不能出,不需要的也不能辞退。这使在业人员在岗位上不求进取,劳动效率低下,也堵塞了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正常渠道,违背了生产社会化所要求的劳动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铁饭碗”这种用工制度与个人消费基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俗称“大锅饭”)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助长,起着打击先进,保护落后的作用,极大地抑制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它使企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浮于事,阻碍了劳动组织的改善和科技进步,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铁饭碗”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核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有一种偏差,即认为社会主义就要包揽所有人的就业,而不能有失业。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从此以后,全国范围劳动合同制的试行和大面积推广,使我国原有的“铁饭碗”式用工制度开始得到改变。
上一篇:债券
下一篇: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