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胃吐草
书籍:农业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12-09 03:14:30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大词典》第401页(302字)
中兽医学病名。
家畜脾胃虚弱,肾阳不足,久致脾肾阳虚,以骨肿、吐草为特征的病证。常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或因劳役太过,饲喂霉败草料损伤胃腑,胃不受纳,上逆而吐。多见于牛、马。
可分为虚寒吐草和胃热吐草两型。虚寒吐草,症见反刍时吐出草沫,或食后吐草,遇寒吐草更甚,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逐渐消瘦,以后眼鼻浮肿,口色淡白带黄,脉象沉细。治宜温脾暖胃,降逆止呕,方用温脾散加减。
胃热吐草,症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时有吐草,口内酸臭,口渴喜饮,口色潮红,舌津黏稠,舌苔黄腻。治宜清胃火,降逆止吐,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可配合针灸脾俞、百会、后丹田穴,胃热者再加针舌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