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
书籍:农业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12-09 06:22:08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大词典》第649页(395字)
又称鯆鱼。
软骨鱼纲,鲼形目,魟科。一群生活于海底,鳃孔腹位的板鳃鱼类。
体平扁,呈菱形、圆形或斜方形。喷水孔中大,位于眼后。鼻孔距口很近,具鼻口沟,前鼻瓣宽大,连合成一口盖,伸达口前。口小,口底具乳突0~7个。
牙细小,铺石状排列。背鳍一般消失,尾鳍退化或消失尾一般细长如鞭,具1~3尾刺,有毒,人被刺后剧痛、红肿。
栖息近海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种类颇多,分布世界各海洋有30余种,中国有13种。常见有赤魟(D.akajei),分布于南海、东海、珠江水系直至广西右江;中国虹(D.sinensis),见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尖嘴魟(D.zugei),见于南海和东海;光红(D,laevigatus),见于东海及黄海。世界赤魟年产量为0.6万~1.2万t。
肉味美,主供鲜销,具经济价值。
赤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