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书籍:毛泽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8 21:30:40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毛泽东大辞典》第385页(627字)
毛泽东1938年5月所写的一篇重要军事着作。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全书分九章。第一章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第二章论述了战争的共性,即一切战争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至第九章着重阐述了游击战的个性,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6个具体战略原则。
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外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而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的错误倾向,指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认为,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大国,日本侵略者少兵临大国,兵力不足,只能占领交通沿线和一些重要城镇,广大农村是空虚的。因此,人民军队就能在敌后农村依靠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有效地打击敌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一个广大的敌后战场。
这样,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独立自主地进行外线作战;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游击队就不是单纯地作战,它还负有创建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的伟大战略任务;游击战争本身不会停留在原来的地位,它将逐步向正规部队、正规战发展。这就使游击战争从通常的战术范围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毛泽东强调指出: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之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游击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部着作全面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对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毛泽东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