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毛泽东大辞典

《论持久战》

书籍:毛泽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8 21:30:44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毛泽东大辞典》第386页(772字)

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讲演共21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8个问题)主要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部分(包括后13个问题)主要论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自觉的能动性,实行人民战争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全部问题的出发点。由于敌强我弱,这就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由于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遭到最后的失败。

毛泽东从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说明了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指出抗日战争总的趋向是: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结论是: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毛泽东还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战争的关系理论,提出了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任务。在政治方面,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人民战争,实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军事方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1)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方针;(2)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这就说明了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

毛泽东的这篇讲演出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粉碎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从而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