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毛泽东大辞典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书籍:毛泽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8 23:29:00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毛泽东大辞典》第633页(1009字)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逐步提出并不断地完善了这个理论。1928年10月、11月,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着作中,科学地论证了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

针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1)中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2)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还留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工农群众之中;(3)由于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没有解决,全国革命形势还继续向前发展;(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与红色政权;(5)领导红色政权的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毛泽东还明确指出,“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它在争取全国政权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首次把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和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他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才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着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阐明中国革命的总特点、总形势、特殊规律、主要形式和战略战术;论证了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以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必要性及其原因;明确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使这个理论逐渐趋向成熟。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