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的起源》(1—3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毛泽东大辞典》第1064页(1105字)
英国人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着。
第一卷、第二卷,已由魏海生、艾平等译成中文,由求实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12月、1990年2月出版,第三卷尚未出书。作者系着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广泛利用中国以及西方、苏联研究中国问题的论着和回忆录,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对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了这些事件对中国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和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从意识形态、经济建设、政治体制、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国际关系以及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个性、他们之间的政策分歧和个人恩怨等各个方面,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书第一卷《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除中文序言、前言、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根本的变化”,包括第一章社会主义的高潮、第二章发动第一次“跃进”、第三章开始解冻、第四章苏共二十大与中国的反应、第五章毛与计划部门之争、第六章解冻的扩大、第七章第一次“跃进”的夭折以及附录:陆定一对毛的“百花齐放”方针的阐述;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包括第八章毛泽东的地位、第九章关于自由化的争论、第十章第二个五年计划、第十一章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以及附录:“文化大革命”中对邓小平八大报告的抨击、中国领导层中的“两线”、八届中央委员在八大发言时提及毛泽东的开幕词的情况一览表、“文化大革命”对刘少奇八大报告的抨击、中共中央政治局等;第三部分“整风运动”,包括第十二章匈牙利事件的影响、第十三章同意开展整风运动、第十四章毛泽东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第十五章整风运动的兴起、第十六章大鸣大放以及附录:1957年2月27日刘少奇在何处?各省委领导对整风的态度等;第四部分“反右运动”,包括第十七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发表、第十八章毛泽东与右派的联系、第十九章妥协。
第二卷《大跃进》(1958—1960)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冲锋”,包括第一章毛泽东在莫斯科、第二章政治局委员巡视全国、第三章成都会议、第四章“大跃进”的发动、第五章人民公社的出现、第六章大跃进的高潮;第二部分“退却”,包括第七章武汉退却、第八章毛泽东转右、第九章刘主席以及附录:为人民公社的混乱名称正名;第三部分“冲突”包括第十章庐山交锋;第四部分“失败”包括第十一章中苏裂痕的出现、第十二章大跃进的结束。最后的结束语为大跃进的得失、为什么会有大跃进?毛泽东的因素等3节。本书各卷后面均附有10余万字的注释,对有关资料和引文的出处作了说明。是西方关于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研究的代表性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