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传习所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543页(783字)

昆剧科班。1921年秋创办于苏州市桃花坞五亩园。主事者有贝晋眉、穆藕初、汪鼎臣、张紫东、徐镜清、徐凌云等,为及时培养人才,振兴昆曲艺术合力而设。聘孙咏雩为所长、吴梅为名誉主任。主要教师有沈月泉、沈斌泉、吴义生、许彩金、尤彩云等,分别教生、旦、净、末、丑。另有武术、乐器、文学教师邢福海、高步云、傅子衡等。先后招收学生约六十人,多为城市贫民及艺人子弟,年龄九岁至十五岁不等。文武行当齐备,教师要求极严、尤重拍板、唱曲(先不配笛)、台步三项的训练。所教传统折子戏共四百多出。学期三年,帮演两年始毕业。学生都取艺名,前一字皆为“传”字,未一字均以偏旁标明行当,如“玉”旁为小生行,“水”旁为丑行,“草”头为旦行。该所五年后停办。出科学生较知名者有顾传、施传镇、包传铎、汪传铃、沈传锟、邵传镛、周传铮、姚传湄、周传沧、张传芳、姚传芗、刘传蘅、方传芸、沈传芷等。曾先后以“传习所”、“新乐府”等名义在上海、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演出。最后改名“仙霓社”。由郑传鉴、倪传钺二人主持社务(中间曾一度改由赵传珺、刘传蘅二人主持)。1937年“八·一三”事变,该社行头道具被炮火毁尽。演员在上海昆剧爱好者资助下维持演出三个月后,大都另谋生路,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解散。该社尤重视对昆曲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态度严谨,自成“南昆”一派。演出剧目不少选自明清传奇,如:《白记》、《金钗记》、《浣纱记》、《牡丹亭》、《玉簪记》、《绣襦记》、《西厢记》、《永团圆》、《西楼记》、《长生殿》、《红梨记》、《跃鲤记》、《燕子笺》、《渔家乐》、《千钟禄》、《艳云亭》、《十五贯》等。其着名的“传”字辈演员如周传瑛、王传淞、沈传芷、华传浩、朱传茗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培养新一代昆剧艺术人材,继承和发扬昆曲艺术起了不小的作用。

上一篇:昆明市学生联合会 下一篇:易俗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