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1235 中医证候规范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3册医药卫生》第140页(339字)

邓铁涛主编。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8月版。29.5万字。分2篇。上篇概述证候及其规范化的意义,证候规范的内容、原则以及证候的分类,并提出作者的见解。

认为证候既是中医的疾病模型,又是中医学的诊断概念。证候概念的形成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但至今证候的定义、具体证候的命名及其诊断标准(甚至临床表现的表述)仍不规范。

这给中医临床诊疗、教学、科研以至中医学本身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篇按照基础、脏腑、外感三类型常见证候顺序排列共178条。其中基础证候22条,脏腑证候79条,外感证候77条。

每条证候条目,按别名、证候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文献依据5项内容进行归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