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物逮意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76页(600字)
中国古代创作心理学术语。西晋陆机对文学创作中物、意、文三者关系的理论概括。语见其《文赋》序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其中,“物”指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意”指作家的主观认识、情志和构思;“文”指表达“意”与“物”的语言形式。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就是要以意称物、以文逮意。意是否称物,最终还是要看文是否逮意,意称物是前提或起因,文逮意才是目的或结果。作家的创作,其实质是要用文辞表现出他的意,而文中之意能否称物,也只有从文本身才能看出。陆机通过对文学创作实践的深入考察,认识到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称物逮意”之难:“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逮意之文,或“沉”或“浮”,作家以文逮意,好比令九重深渊的鱼儿上钩,叫九天之上的鸟儿中箭,此中的艰难引起作家的心理焦虑。称物逮意之难,在创作主体是心理焦虑,在文辞本身又有一个务去陈言独出心裁的问题。二者合起来构成创作主体的语言痛苦。如何去克服语言的痛苦?陆机认为要“用心”,要“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要“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作家一旦超越了语言痛苦,原本互不相干的“物”、“意”、“文”,便会浑然一体,称物之意发为文辞,使无形者可睹,无声者可听,意虽远而能含文于尺素之上,物虽大而能吐辞于寸心之间。
上一篇:天机
下一篇: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