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的发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临床护理全书妇科·产科分册》第80页(2365字)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约需40周即280天左右才能从母体排出,即分娩。

妊娠开始的8周是胎体主要器官发育形成的时期,这时期的胎体称为胚胎;孕8周以后的胎体称为胎儿。孕28周以前如胎儿娩出则称为流产;胎儿体重小于1000g,孕28周至37周前娩出则称为早产;孕37周至43周前娩出则称为足月产。

胎儿各脏器的发生及最后形成的时间有先后,在此期间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如母体处于有多种刺激的环境下,易诱发胎儿不同脏器的先天性异常。这个期间约至孕12周末为止。

①胎儿发育的特征

A.8周末:初具人形,头大约占整个胎体的一半。可看出眼、耳、口、鼻;四肢已具雏形;早期的心脏已形成,具有搏动;卵黄囊及肝脏已能形成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肾脏也开始形成。

B.12周末:外生殖器已发育,多可辨认男女;已长出指(趾)甲;肠管已有蠕动,能吸收葡萄糖。

C.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头皮已长毛发;除胎儿血红蛋白外,开始形成成人血红蛋白。孕妇有自觉胎动;胎儿已开始呼吸运动;X线可见脊柱阴影。

D.20周末:临床可听到胎心音;全身有毳毛;若此时出生已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功能。

自20周至满28周前娩出的胎儿称为有生机儿。

E.24周末:各脏器均已发育,皮下脂肪开始沉积;但皮肤仍呈皱褶状。

F.28周末:胎儿身长约35cm,体重约1000g,皮下脂肪沉积仍不多,皮肤色红,有时可见皮脂,可有呼吸运动,但肺泡Ⅱ型细胞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若此时出生,加强护理可能存活。

G.32周末:胎儿身长约40cm,体重约1700g,面部毳毛已脱,生活力尚可。此期出生的胎儿,如注意护理,可以存活。

H.36周末:身长约45cm,体重约2500g,皮下脂肪发育良好,毳毛已明显减少,指(趾)甲已达指(趾)尖,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此时出生基本可存活。

Ⅰ.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以上,双顶径可达9.5cm,皮下脂肪发育良好,体形外观丰满,皮肤粉红色,肩背部有的仍有毳毛,指(趾)甲已超过指(趾)端,男性胎儿睾丸已下降,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动作强烈,生活力强,能很好存活。

②胎头的构造及特点:胎头是胎体最大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部分。胎头的大小、方位、俯屈程度、硬度及分娩时通过产道的先后均可影响分娩过程。因此,必须熟悉成熟胎儿头颅的构造及其特点。

胎儿头颅是由二顶骨、二额骨、二颞骨及一枕骨构成;颅骨间的缝隙称为颅缝,两个颅缝交界处较大空隙称为囟门,颅缝与囟门均有软组织遮盖。由于骨板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故使整个胎头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分娩过程中颅骨可轻度重叠而使头颅变形以便适应产道而完成分娩(图Ⅱ-1)。

图Ⅱ-1 胎头颅骨各颅缝、囟门及径线

A.颅缝

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

顶骨与额骨之间为冠状缝。

枕骨与顶骨之间为人字缝。

颞骨与顶骨之间为颞缝。

两额之间为额缝。

B.囟门

大囟门:位于胎头前方,为一菱形空隙,由矢状缝、冠状缝及额缝汇合而成。

小囟门:位于胎头后方,为一三角形空隙,由矢状缝与人字缝汇合而成。

临产时通过了解大囟门、小囟门、矢状缝的位置及它们与骨盆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胎方位及有无头盆不称。

C.径线

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是从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之距离,平均约9.5cm。

枕额径:是由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平均约11.3cm。

枕颏径:又称大斜径,由下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门顶部的距离,平均约13.3cm。

双顶径:是两个顶骨隆突之间的距离,平均约9.3cm。

双颞径:是两个颞骨之间的最大距离,平均约8.4cm。

正常分娩就是通过胎头以最小径线适应骨盆最小径线进行回转、下降完成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