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0册历史地理(上)》第82页(599字)

副名:长江流域宗教戏剧。

萧兵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72万字。

本书融文献、考古、民俗材料于一体,论述“傩”这一横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文化现象,探寻傩仪蜡典的源流,破译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些不解之谜。

共7章。第一章“傩论”,讨论傩蜡的文化内涵、文化归属及傩戏的现代保存。

第二章“傩源”,追溯傩的起源,以为它起于中国西北鬼戎集团的猿图腾崇拜,使用的调节雨旱阴晴的巫术性舞蹈仪式,并作为一种“文化遗迹”或活化石状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展延区。第三章“傩裼”,介绍这种以扮饰猿猴图腾驱逐异化的魈狒类的表演,逐渐演变为跟死亡有关的禁避,即如护丧、殴圹、暖丧、跳殇、武装守尸、武装出殡等仪式行为以及索室、驱疫、逐怪等厌胜巫术。第四章“傩具”,讨论种种面具及纹面、代面、绘面的“灵性”与“功能”,特别提出代表光明、象征太阳的佳目神眼辟除暗魅的意义。第五章“傩仪”,讨论后汉宫庭大傩与狩猎巫术的关联,进而对仪式中的十二种神及其所含十二凶的原名及象征意义作出有创见的考释。第六章“傩蜡”,着重论述蜡祭的对象、起源以及后世的火把节、尝新节、狂欢节与迎春礼等节仪文化,论述傩、蜡的本质联系。最后一章“傩缘”,重点讨论作为初型的仪式戏剧,打野狐、猿猴扮演、喇嘛打鬼等傩戏、准傩戏以及东海黄公、拨头舞、兰陵王、苏幕遮等假面歌舞群。

本书为“长江文明丛书”的一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