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2227页(1444字)

【生卒】:1906—1968

【介绍】:

笔名小云、高非、刘琅等,广东潮阳人,1906年1月12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生于上海。

6岁,随家人回原籍,读私塾并从事农田劳动。12岁,进汕头市钱庄当学徒。后改任五洋杂货店学徒,加入店员工会,担任工会宣传工作,并参加戏剧演出活动。1927年,至上海,在华剧影片公司做临时演员、剧务、场记、布景。

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导演,后升副导演兼美工师,拍摄《战地小同胞》等影片。1931年冬,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担任编导。

1932年,完成其最早之三部影片《共赴国难》、《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1933年2月,加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任执行委员;3月,编导《都会的早晨》。1934年春,编导《渔光曲》。次年,该片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优秀影片。1935年12月,与相伯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1月,与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上海电影救国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任理事,参加电影界工作人员协会,选为理事和常务理事;8月,任上海电影编剧导演人员协会理事,写有播音剧本《第七个九一八》;11月,赴香港继续开展抗战电影工作,与司徒慧敏合编粤语片《血溅宝山城》。1938年1月,任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6月,编导《孤岛天堂》;同时创作电影剧本《南海风云》初稿。1940年6月,编导《前程万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辗转至桂林。1943年4月,写成五幕剧《自由港》。

1944年12月,赴重庆。1945年2月,任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

1946年1月,回上海;6月,与史东山等组织联华影艺社。1947年5月,并入崑仑影业公司,任崑仑编导委员会委员;10月,与郑君里联合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冬,赴香港,任南国影业有限公司第一部影片《珠江泪》监製人;同年,创作电影剧本《西湖春晓》。1949年1月,发起组织粤语片推进委员会;5月,赴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7月,当选为第一届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政协代表;10月,任政务院文化部电影艺术委员会主任。

1953年10月,任第二届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1954年5月,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7月,任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0月,任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産党;同月,任代表团团长率团参加在巴黎举行之国际电影创办者会议,在威尼斯举行之第十七届国际艺术电影展览会,在维也纳举行之第十三届国际电影节等。会毕,率团访问苏、瑞士、法、英、意等国;10月,回国。1957年4月,任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

1958年7月,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9月,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8月,任第三届文联副主席,影协主席兼《电影艺术》主编。1916年7月,连任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常务理事。1963年春,与陈残云、王为一合作编导《南海潮》上集、《渔乡儿女斗争史》;5月,又与人合着电影理论专着《论电影剧本创作的特徵》。1964年9月,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6月,连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

1968年7月15日逝世。终年62岁。着有《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创作四题》等。

上一篇:蔡树蕃 下一篇:蔡锡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