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2364页(1186字)
【生卒】:1912—1966
【介绍】:
原名右任,学名子健,后改名云特、邓拓,字季立,笔名左海、马南邨、向阳生、殷洲、于遂安、丁曼公、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1912年2月26日生。
福州市福建第一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升读福建省立第一高中,在校时,与同学组织野草社,又加入当地诗文社。1929年夏,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秋,考入私立上海光华大学。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産党。1931年夏,转读私立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1932年冬,被捕。1933年秋,由父亲保释出狱;冬,参加福建人民政府,任外交部秘书兼文化委员会委员。
1934年1月,“闽变”失败,匿迹家中;秋至开封,任中学教员,公余至省立河南大学旁听。1935年12月,任开封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
1937年6月,在河南再度被捕;7月,抗日战争爆发,由长兄保释出狱;秋任职商震军中战地服务队;冬,入晋察冀边区;12月,受命在海会庵创办《抗敌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后历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务。194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经济研究室主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7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委员兼北平分会筹委会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秋,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0年夏,兼《人民日报》理论组组长;同年,任《人民日报》副社长。
1951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54年8月,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2月,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第二届理事;同年,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1955年4月,任中国新闻工作者联谊会会长;6月,中国科学院聘为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同年,任中国历史研究所学部委员。1956年9月,任出席中国共産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当选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并在波兰举行之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上当选为国际副主席。
1957年6月,任《人民日报》社长。1958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半月刊主编。1959年2月,免除《人民日报》社长职务;4月,任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5月,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领导小组组长。1960年,兼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1964年10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以所藏名画、书法154件捐予中国美术馆。1965年,对吴晗、邓拓和廖沫沙的批判开始。
1966年5月17日,深夜在寓所服安眠药自杀;18日凌晨逝世。年54岁。
1979年2月22日,恢复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人政治名誉,平反昭雪。着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燕山夜话》、《邓拓散文》、《邓拓诗选》、《三家村札记》(与吴、廖合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