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锡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2607页(769字)
【生卒】:1915—2001
【介绍】:
祖籍台湾台南,1915年10月26日生于福建厦门。
1930年秋,入私立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留私立厦门大学任助教。1937年秋,赴英国留学,为伦敦大学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生。1939年夏,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9年秋,赴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从事研究工作,又在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马里兰研究室和加州大学化学系工作。1945年回国。
1946年春,始任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后历任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195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産党。1960年,任福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后改为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1年至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至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理事和副院长。
1993年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为第三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1年6月5日逝世。
终年86岁。着有《化学方法用于富集放射性卤素》、《天然和人造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和提炼》、《脲——过氧化氢加合物的晶体结构》、《氧化锌作为标定电子波长的标準物质》、《消旋丙氨酸溴的晶体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