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九册》第744页(1124字)

【方源】:

《脾胃论》卷下。

【异名】:

清胃汤(《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消胃汤(《不知医必要》卷二)。

【组成】:

真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 牡丹皮半钱 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 升麻一钱

【用法】: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功用】:

《古今名方》:清胃凉血。

【主治】:

胃经积热,上攻口齿,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舌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者。

①《脾胃论》:因服补胃热药,阳明经中热盛,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热发大痛。喜寒恶热。②《疮疡经验全书》:牙宣、牙缝出血。③《痘疹金镜录》:痘后牙疳肿痛。④《口齿类要》:胃火血燥唇裂,或为茧唇,或牙龈溃烂,或恶寒发热。⑤《正体类要》:胃经湿热,唇口肿痛。⑥《准绳·幼科》:胃经有热,饮冷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焮连头面,或重舌、牙、吐舌、流涎。⑦《张氏医通》:胃中蕴热,中脘作痛,痛后火气发泄,必作寒热乃止。

⑧《血证论》:脏毒。⑨《竹林女科证治》:子淋。⑩《古今名方》:胃有积热,牙痛、口臭,牙龈红肿、溃烂出血,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升麻能清胃,黄连能泻心,丹皮、生地能凉血,用当归者,所以益阴,使阳不得独亢尔。

②《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胃药也。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血,以养阴而退阳也。

(石膏泻阳明之大热),升麻升阳明之清阳。清升热降,则肿消而痛止矣。

。【临证举例】:

急性牙周炎 《中医杂志》(1985;7∶65):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周袋有脓性分泌物、伴发热、口渴喜饮、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加味:黄连、竹叶各6克,生地、连翘各12克,丹皮、升麻、当归大黄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天花粉15克。每日一剂。

共治56例。

多数患者服3~5剂后痊愈。

观察结果:痊愈32例,占57.1%;显效19例,占33.9%;有效4例,占7.2%;无效1例,占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