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183页(526字)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八十四人、候补代表三十四人,代表党员四万余人。大会总结了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肓动主义,肯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选举产生了由正式中央委员二十三人和候补中央委员十三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苏兆征等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立三、关向应、杨殷、罗登贤、卢福坦、彭湃、徐锡根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没有出席大会,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由于过分强调工人成份,向忠发(1931年6月被捕叛变)被选为党的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缺点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特别是对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等问题认识不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