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191页(526字)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在京应试的广东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广泛联络十八个省在京应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在松筠庵举行大会,共同联名上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于5月2日送交都察院,请求代呈光绪帝。史称其为“公车上书”。这篇由康有为起草的万言书,指出对日本割地赔款,将失去全国人心,列强也必接踵而来,关系国家存亡,因此极力主张拒绝和议,并建议:一、皇帝下罪已诏,处分丧权辱国大臣,提拔有用人才;二、迁都西安,以利再战;三、加紧练兵,将二亿两对日赔款移作军费;四、“变通新法”,推行“富国”、“养民”、“教民”之法,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经济、教育,改革官制,公举“议郎”,实现“君民同体”、“共赞富强”。强调“变法成天下之治”,才是根本的“立国自强之策”。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字无法挽回为借口,拒绝呈递。这次上书冲破了清政府一贯禁止士人干政的严令,对全国发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开明士绅和资产阶级化知识分子展开政治运动的前奏。万言书被缮印散发,变法主张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从此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政治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