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820页(1413字)

又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并没有中止,中国共产党没有被蒋介石的血腥屠杀所吓倒。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同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在宁冈县的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成立红军第四军,逐步扩大了根据地。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甘肃、陕西、四川等地领导了一百余次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建立了几十万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其他革命团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工农红军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而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并于1932年6月,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方针,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粉碎了第四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这时,“左”倾机会主义者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继续遭受损失。其他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在“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遭到损失,也先后进行长征。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揭发和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开始转到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觉,挽救了红军,挽教了中国革命。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南方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主力撤离后,坚持了极端艰苦的游击战争。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下,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在巨大困难面前,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超乎寻常的革命胆略和革命毅力,独创性地寻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使革命事业获得新生,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