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诗人“七大弊病”的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诗歌卷》第32页(423字)
1941年6月号台湾《风月报》(后改名《南方》)刊登署名元园客的一篇文章《台湾诗人的毛病》。文中尖锐地指责当时诗坛存在着七大弊病:一、作者多于读者,根底薄弱;二、模仿古人,失却天真烂漫的性灵;三、借用成句,不重创作;四、伪托他人之作,以造成儿女、门徒、情侣之名气;五、仰承词宗鼻息,以邀膺选;六、无中生有,描写景物,多出虚构;七、如同商人广告,一诗连投数处。此文原是黄衫客化名所作的自我检讨,不料招来了旧派文人的攻击。老将郑坤五发表《台湾诗人七大毛病再诊》,对上文逐点加以反驳。之后新派文人吴松谷、黄启明又写了《三诊台湾诗人七大毛病》和《台湾诗人七大毛病再诊感言》。台湾新诗的起步较晚,经过这次关于诗风的大论战,不但宣告新诗获得彻底胜利,也教育了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老诗人,转而拥护新诗的进步作用。例如着名诗人连雅堂就曾着文,阐述在日据时期应当做一个正直无私的诗人,因而受到当时台湾诗人普遍的支持。
上一篇:“诗的散文美”的提倡
下一篇: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和50寿辰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