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104页(835字)

【生卒】:1880.10.2—1932.2.13

【介绍】:

原名金庆棪、字伯贞,号清斋。1910年改名刘靖裔,号大白,别名白屋。笔名有汉胄、灵倩、锦心女士等。浙江绍兴人。9岁后学习制艺试帖律赋,试作旧诗。16岁应考。为优贡生。1897年任绍兴师范学堂及山会小学堂教员。1911年与同盟会会员王世裕合编《绍兴公报》,撰写抨击袁世凯的诗文。1913年赣宁讨袁战役失败,东渡日本避难。1914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受到日警监视,乃去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1916年回国,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并任《杭州报》编辑。1918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19年兼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同年夏开始写作新诗,此后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觉悟》、《晨报副刊》上发表诗作。1921年后在杭州、萧山、绍兴等地中学任教。1922年创办《责任》周刊。1924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兼实验中学主任。同年3月出版第一部新诗集《旧梦》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先后加入新南社和文学研究会。1925年与陈望道等编辑《黎明》周刊。1926年3月被选为上海大学行政委员。12月出版第二部新诗集《邮吻》(上海开明书店版)。1928年任浙江教育厅秘书、浙江大学秘书长。1929年任南京教育部常任次长,翌年底辞职。1929年至1930年,将《旧梦》略作增删,改版重印,分作《再造》、《丁宁》、《卖布谣》和《秋之泪》四册出版。1931年任中央政治会议教育组特务秘书。1932年2月病逝。他的着述还有《旧诗新话》(1928年)、《白屋说诗》(1929年)、《白屋文话》(1929年)、《中诗外形律详说》(1943年)等多种。他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诗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五四”时期写的新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多用口语和白描。后期写的多是爱情诗、景物诗、哲理诗,有些诗回避现实,玄谈哲理,格调不高。他的诗受传统诗歌影响较重,但不够含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