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88页(880字)

初载于1926年8月《创造月刊》第1卷第1期。文章认为“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节奏是诗的外形,也是诗的生命,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关于节奏的性质,文章认为“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四时代序是时令的节奏,陵谷相间是地壳的节奏。节奏可以归纳为“运动的节奏”与“音响的节奏”两种,它们相互联系,也可以互相转变。构成节奏的要素,一个是“时间的关系”,一个是“力的关系”。简单的一种声音或一种运动不能成为节奏,加上时间的关系便可以成为节奏,这叫“时的节奏”;两种以上的声音或运动有强弱的关系,彼此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生出节奏,这叫“力的节奏”。“力的节奏”不能离开时间的关系,而“时的节奏”在客观上虽没有强弱之分,但在人的主观上是有强弱的,因为意识在一瞬间也有一定的时间上的范围,由于我们注意点相当或不相当,同样的声音也会生出强弱来。所以,虽是“时的节奏”,在主观上也是“力的节奏”。就作用来说,先扬后抑的节奏使人“沉静”,先抑后扬的节奏使人鼓舞。关于节奏是怎样发生的,文章介绍了四种假说,一是“宇宙论的假说”,认为“宇宙自体是一个节奏的表现”;二是“僧侣的假说”,认为“节奏是由于有发明力的天才创造出来的”;三是“生理学的假说”,“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四是“观念论的或者二元论的假说”,认为节奏“是由我们的感情之紧张与弛缓交互融合处所生出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文章肯定最后一种假说,并指出,“一切感情,加上时间的要素,便要成为情绪的。所以情绪自身,便成为节奏的表现。”作者认为“有裸体的诗,便是不借重于音乐的韵语,而直抒情绪中的观念之推移,这便是所谓散文诗,所谓自由诗。这儿虽没有一定的外形的韵律,但在自体,是有节奏的。”他还指出:“诗自己的节奏,可以说是情调,外形的韵语,可以说是音调。具有音调的,不必一定是诗,但我们可以说,没有情调的,便决不是诗。”情调加上音调,可以“增加诗的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