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诗,关于第二义的诗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诗歌卷》第399页(697字)
写于1942年10月17日。收于论文集《在混乱里面》。这是胡风写的一封复信。作者对来信中所说的“对于诗,这个庄严的命名,我从没有轻佻地去走近她”这句话表示赞赏,认为“只有对于诗真正抱有庄严之感者才能说得这样平易而又这样真诚”。作者不同意许多人因诗多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摇头”,认为这是“他们不懂得或者不重视变革时代的青年人底心情焕发的状态”,青年人走向诗“正是人生战斗和艺术创造底发端,不足为病”。但是他反对许多人“轻佻地”走近诗甚至污辱了诗。认为:“一个为人类底自由幸福的战斗者,一个为亿万生灵底灾难的苦行者,一个善良的心灵底所有者”,即使“没有写过一行字”,也能称为诗人。但是“在现实人生里面不能激发从历史真理发源的爱憎,不能为历史真理也就是亿万生灵底命运底悲喜而悲喜,不能经验到向未来献身的感情”,那就不能在人生里面汲取什么,不能在诗里写些什么,也无从写起。所以“有志于做诗人者须得同时有志于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诗人决不能“轻佻地”走近诗。对于“在实生活上不免拖泥带水但却能写出感人的诗的诗人”,作者认为他们诗中“亦真亦善”的真与善一定要“受着自实生活里面来的限制,顶多也只能算是第二义的诗人”。他们幸而还不肯“轻佻地”走近诗,所以还能写出某种程度上感人的作品。但在真实意义上的艺术却坚决否定艺术能和人生分离,“绝对地要求和人生道路的高度合致”。不过这并不是要求诗人是体现历史真理的完人,而是要求他是“抱着为历史真理献身的心愿再接再厉地向前突进的精神战士”,这和“无力或无心作决死的斗争的,随遇而安的第二义的诗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