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散发性脑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9页(2012字)

病名。

是指临床上一组病因类似脑炎的脑部疾病,它涉及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脱髓鞘性脑病两大类。发病无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由于当前国内尚未能普遍开展病毒学、免疫学等检查,散发性脑炎只是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而运用的过渡性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能明确病原者,其诊断应冠以该病原的名称。本病只限于病因尚未查明者。中医中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一定的共性,故仍沿用散发性脑炎这一诊断。据国内局部地区报告,年发病率为3.67/10万~4.83/10万,农村发病率略比城市高。发病男女之比约1∶1.4。青壮年发病居多,多系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根据本病常有发热、精神障碍、昏迷、肢体瘫痪等主要表现,属于中医“温病”、“癫症”、“痫证”、“狂证”、“痿证”。

西医认为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均可直接侵及引起病毒性脑炎。确定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有赖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对抗病毒抗体滴定度的测定,有赖于脑脊液细胞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等先进检查方法。此外,还有部分病因未明的变态反应性脑炎,亦称急性脱髓鞘性脑病。

可引起脑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全身性感染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流感、疫苗接种、百日咳和某种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与消化道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以精神障碍为主者与癫狂证有关,发病原因多为七情所伤,病机多因痰浊或痰气郁结所致。病后发热出现不省人事者,与温病关系较密切,由于素体正虚,温热疫邪乘虚侵袭,首先侵犯肺卫,按卫气营血之传变规律,进而传入气分、营分和血分。传入营血、热入心包则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或因温热疫邪传变迅速,极易化火生痰,风痰上扰蒙闭心神而神昏不语,亦有温热湿邪为病,温热湿邪内阻,脾胃运化失调,胃气上逆则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蒙闭心包则表情淡漠、嗜睡乃至昏迷;湿邪瘀滞经脉或病久气血耗损筋脉失养而出现肢体瘫痪。

西医诊断可根据症状体征:本病发病前数天或1~2周多有低热、鼻塞、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前可有眼结合膜炎,口角、唇、颊部疱疹等。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

首发症状以精神异常最常见,亦有以复视、行路不稳、肢体抽搐或力弱为起病者。一般表现:初期可有低至中度发热,部分体温正常,在病程发展期半数以上病例有发热,有的颜面潮红,出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

全脑症状:本病常有意识障碍,早期多为意识模糊、嗜睡,少数发展为昏迷或去皮层状态。局灶症状:颅神经损害以中枢性面瘫多见,其次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向偏视,视乳头水肿,部分可有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眼球震颤等。肢体瘫痪以轻偏瘫居多。四肢瘫及单瘫罕见。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弥散型和假性脑瘤型:弥散型。较常见,有弥散性脑实质和脑膜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嗜睡、谵妄、朦胧、幻觉、抑郁、昏迷、抽搐、锥体束征等。②假性脑瘤型。较少见,发病相对缓慢,病情逐渐发展。

头痛、呕吐明显,常伴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等。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周围血象,脑脊液,脑电图,CT扫描。

本病常并发有肺炎、尿路感染、感染性休克、心肌梗塞、贫血、胸梗阻、褥疮等。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疱疹净可干扰病毒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防止病毒的繁殖。阿糖腺苷作用机理同疱疹净,此药不抑制人体免疫反应。全身应用可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脑炎。免疫抑制疗法:病毒能引起免疫病理性损害,因而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抑制免疫反应可能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免疫疗法:干扰素为动物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它诱导剂作用于动物细胞后诱生的一种低分子量含糖蛋白,具有干扰宿主细胞内复制病毒的能力。

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症疗法:颅压高者给予脱水剂,抽搐者给抗痉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全身情况极差者可小量多次输血。中医辨证施治:①痰气郁结,症见表情淡漠,嗜睡,精神抑郁,恶心呕吐,舌苔腻,脉弦或弦滑。

治宜理气化痰,方用温胆汤加减。

②痰迷心窍,症见头痛目眩,胸闷不适,神昏谵语或躁动不宁,毁物伤人,二便失禁,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豁痰开窍。

方用涤痰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③热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不省人事,身热心烦,便秘干燥,舌质红绛,脉数。

治宜清心开窍。方选清营汤加减。④肝风内动,症见头痛目眩,心烦口渴,项背强直,阵阵抽搐,舌质红绛,脉弦数。治宜清肝熄风。

方用羚钩藤汤加减。⑤气虚痰阻,见于恢复期。

症见气短音微,吞咽困难,腰膝无力,震颤或瘫痪,二便失禁,言语不清,舌质淡,脉弦细,治宜益气健脾、祛痰通络。方用六君子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⑥热伤阴血,见于恢复期。症见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神倦无力,面白肤糙,耳鸣头昏,肢体干瘦,手足麻木,脉虚无力。

治宜滋阴增液。方用加减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其他疗法有高压氧、板蓝根注射液、大蒜制剂等。

上一篇: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