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葎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34页(1633字)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割人藤、假苦瓜、苦瓜藤、锯锯藤、五爪跤迹、老藤、拉拉藤、穿肠草、拉拉秧、拉拉蔓、过沟龙。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葎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长达数米,有倒钩刺。

叶对生,掌状5深裂,稀有3~7裂,边缘有锯齿,上面生刚毛,下面有腺点,脉上有刚毛;叶柄长5~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雄花成圆锥状花序;有多数淡黄绿色小花;萼片5,披针形;雄蕊5,花药大,长约2毫米,花丝甚短;雌花10余朵集成短穗,腋生,每2雌花有1卵状披针形、有白毛刺和黄色腺点的苞片,无花被,花柱2。

果穗呈绿色,鳞状苞花后成卵圆形,先端短尾尖,外侧有暗紫斑及长白毛。瘦果卵圆形,长4~5毫米,质坚硬。

花期7~8月。

果期8~9月。生于沟边、路旁、荒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葎草根)、花(葎草花)、果穗(葎草果穗)亦供药用,见各专条。夏、秋采收,晒干。味甘苦,性寒,无毒。

清热,利尿,消瘀,解毒。

治淋病,小便不利,疟疾,腹泻,痢疾,肺结核,肺脓疡,肺炎,癞疮,痔疮,痈毒,瘰疬。《名医别录》:“主瘀血,止精溢盛气。”《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本草衍义》:“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本草纲目》:“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蝎伤。”内服:煎汤,9~18克(鲜者60~12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①治膏淋:葎草捣生汁3升,酢2合。

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本草图经》)。②治新久疟疾:葛葎草1握(去两头,秋冬用干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浆水2大盏,浸药,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盏,以吐痰愈(《本草纲目》)。③治乌癞:葛葎草2秤(锉,细淘),益母草1称(锉,洗淘)。

用水2.5石,煮取1.5石,漉去滓,盆瓮中浸浴一时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时辰久方出,勿令见风,明日复作。如入汤后,举身瘙痒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动,食顷渐定。

后隔三日一浴。其药水经浴两次即弃之(《圣济总录》葛葎草浴方)。

④治瘰疬:葎草鲜叶60克,黄酒60克,红糖120克。

水煎,分3次饭后服(《福建民间草药》)。⑤治蛇、蝎螫伤:葎草鲜叶一握,雄黄3克。捣烂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痔疮脱肛:鲜葎草90克。煎水熏洗(《闽东本草》)。现临床用于①治疗肺结核:以100%的葎草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4毫升。30天为一疗程。②治疗呼吸道炎症:取鲜或干的拉拉秧500克,加水约1000~1500毫升,煮沸30分钟左右,煎至1000毫升,加调味剂,4~6次分服。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拉拉藤、野利苋鲜品各30克。

洗净,切段,水煎两次过滤,药汁混合浓缩成100毫升。日服1次;每次50毫升。④治疗急性肾炎:取新鲜葎草茎叶切碎,洗净,混以盐卤约5%~8%,捣成泥状,盛磁缸中备用。

用时取葎草泥8~10克敷于前囟门部(剪去头发),用绷带固定,3天后另换8~10克,敷于剑突下,3天后再换8~10克,敷于脐下耻骨上方。

共9天为一疗程,可以反复2~3个疗程。⑤治疗细菌性痢疾:取五爪龙藤和叶,水煎,使每毫升含量为3克。

1~2岁每次20毫升,2岁以上每次30毫升,日服2次,4~6日为一疗程。⑥治疗小儿腹泻:取全草加水适量,浓煎,使每40毫升含葎草30克。

1岁以内每次20毫升,每日2次;1岁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3次。⑦治疗蛇咬伤:取新鲜过沟龙(葎草)1株(小者两株),洗净捣烂如泥,滴入烧酒1~3毫升(以甜酒糟为最好),拌匀使成泥状软膏,直接贴敷于咬伤处,外加敷料包扎。

每日换药1次。球果含葎草酮及蛇麻酮。

茎、叶的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显着抑制作用。葎草酮对有二硝基酚样作用。

大量注射尚可产生糖尿、血尿。

上一篇:葆真丸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