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35页(939字)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草龙珠、山葫芦。为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果实。
葡萄为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或卵圆形,宽10~20厘米,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叶柄长达4~8厘米。花朵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所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圆锥形。
浆果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有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
果期9~10月。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葡萄的品种甚多,其中新疆栽培的琐琐葡萄一般认为入药者以该种为佳。本植物的根(葡萄根)、藤叶(葡萄藤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夏末秋初果熟时采收,阴干。多数制成葡萄干用。
琐琐葡萄:干燥的果实外皮红褐色,小颗粒,果皮有皱纹、味甜。
以色红褐、粒整齐、无杂质者为佳,粒瘦破烂者为次。
产新疆。味甘酸,性平。
入肺、脾、肾经。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
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病,浮肿。《神农本草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名医别录》:“逐水,利小便。”《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本草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内服:煎汤、捣汁或浸酒。
①强肾:琐琐葡萄、人参各3克。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能助肾坚强,服之尤为得力(《本经逢原》)。
②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葡萄(绞取汁)5合,藕汁5合,生地黄汁5合,蜜5两。上相和,煎为稀汤,每于食前服2合(《太平圣惠方》葡萄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