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鼠曲草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04页(536字)
中药名。
见《吉林中草药》。别名:鼠曲草、无心草。为菊科植物湿鼠曲草Gnaphalium uliginosum L.的全草。湿鼠曲草,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绵毛,呈灰白色。
茎高5~20厘米,单生或簇生,直立或斜上。下部叶倒披针形至线形,长约4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微突尖,基部狭,全缘,无柄;茎生叶长圆状线形至披针形。头状花序密集于茎及分枝顶端,球形,成总状排列;总苞片3列,淡黄色,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膜质;小花黄白色;缘花丝状,雌性;盘花两性,较粗,结实。瘦果长圆形,暗褐色,有细点及冠毛。
花期8月果期9月。生于高山草地及河岸等湿处。分布东北及甘肃、内蒙古等地。夏末花期采,切段,晒干。
味甘、性平。微寒。入肺、大肠、小肠经。止咳化痰,祛湿,调中,降血压,消疮肿。治咳嗽气喘,筋骨疼痛,湿热痢疾、胃溃疡,高血压,痈疮肿毒。内服:煎汤。
3~9克;或浸酒。外用:捣敷。
①治慢性支气管炎;鼠曲草9克、杏仁9克、甘草3克,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筋骨疼痛:鼠曲草30克,白酒1斤。浸泡3日,饮酒,每次1酒盅,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③治高血压:鼠曲草12克,钩藤9克,桑寄生9克。
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