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蒻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84页(510字)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
蒲黄根,蒲笋,蒲儿根,蒲包草根。
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
春季采挖。味甘,性平。
《名医别录》:“无毒。”清热凉血,利水消肿。
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随息居饮食谱》:“清热,养血,消痈,利咽喉,通二便。”内服:煎汤,3~9克;或绞汁。
①治母劳热,胎动下血,手足烦躁:蒲黄根,绞汁服1、2升(《产乳集验方》)。②治遗精,白带:蒲黄根、蒴藋各30克,苎麻根、米仁根各15克,白英、三白草各12克。水煎服,经期忌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湿热白带:蒲蒻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瘰疬:蒲包草,连根采来,洗去泥,切寸段,砂锅煎汤代茶饮。不论男女皆愈。
但妇人服此愈后,终不受孕(《本草纲目拾遗》)。⑤治瘰疬,甲状腺肿大,尿道炎:蒲包草根1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狭叶香蒲的根茎含碳水化物60%~65%。宽叶香蒲的根含碳水化合物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