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44页(2581字)
本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
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本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高原、寒冷地区为多见。慢性支气管、肺疾患: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约占总病因的80%以上;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支气管疾患以及肺组织纤维性变和肉芽肿形成,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放射病等。上述病变主要在细支气管或肺实质,引起气道阻塞或肺实质损害,以及肺气肿和纤维化,进而累及肺血管,最后形成肺心病。是胸廓活动受限的疾病:如胸廓成形术后,广泛胸膜粘连、脊柱后侧弯及其他胸廓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白质炎、肌营养不良等。由于呼吸运动受限,排痰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肺纤维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心病。
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结节性动脉炎和多发性小动脉栓塞等,由于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发展成肺心病。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右心室肥大,最后导致右心衰竭,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的改变,包括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包括肺动脉压增高、心排血量和血容量的改变以及心脏负荷增加。
心肺功能代偿期:多有长期咳嗽、咯痰病史,反复发作甚至终年不止,冬季感冒易引起急性发作,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并变为脓性,逐渐出现气短,开始只在劳累或上楼时出现,以后发展成为经常性,甚至休息时亦感气短,体检可见桶状胸,前后径增大,肋骨抬高,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叩不清,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肺底有湿罗音或散在哮鸣音,心音遥远,剑突下可见收缩期搏动,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者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食欲不振、乏力、呼吸困难,或出现紫绀,重度缺氧时出现头痛、烦躁不安,定向力差、神志恍惚、谵妄、抽搐,氧分压低于25毫米汞柱时可出现昏迷。二氧化碳分压过高时可见头痛、头胀、多汗、神志淡漠、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以及肌肉震颤、抽搐,当大于70毫米汞柱时则可见精神错乱,昏迷等。心力衰竭者以右心衰竭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尿少、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体检可见紫绀加重,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伴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下肢甚至全身浮肿,少数有腹水。
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奔马律,心律增快及各种心律失常等。血常规:由于感染消耗,少数患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急性发作期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尤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尿常规:心力衰竭时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及红、白细胞和管型。痰培养:据报道华北地区以卡他球菌和甲链球菌最为多见。肝功能: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麝浊阳性,半数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肾功能:约40%血非蛋白氮升高。血电解质:低血钠者占48%,高血钾者占29.9%,低血钾者占9.7%,低血氯者占58.2%。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升高,90%的患者有酸碱平衡失调,其中呼酸占58.59%,合并代碱者18.22%,合并代酸者9.6%,代碱占4.66%。X线:常可见慢性肺胸疾患表现,如慢支、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心电图:额面平均电轴≥+90°;V1R/S≥1;V5R/S≤1;RV1+SV5>1.05mV;aVRR/S或R/Q≥1;V1-V3呈QS、Qr、qr;肺型P波。当见有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时为可疑肺心病的表现。心电向量图:在有胸肺疾病的基础上,心电向量图具有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指征者即可诊断肺心病。
肺功能:肺心病患者多有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因慢性咳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逐渐发展而成。
外邪侵袭,致肺失宣降,气逆咳喘,日久肺气渐虚,并延及他脏亦虚,肺虚及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心俱病,则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瘀阻;肺虚攻肾,肾气不足,摄纳失职,气浮而喘,气化无力,水湿内停。
由于肺脾肾虚损,卫外功能低下,又易招致外邪侵袭,以致咳喘反复发作,虚实相因,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
缓解期:以肺肾气(阳)虚为主,症见咳嗽,气短,活动后加重,或有少量泡沫痰,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兼脾虚痰湿者,见痰日稀量少,少食,乏力,苔白腻,脉滑或细而无力,偏阴虚者,见口干,心烦,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兼心气虚者,还可见心悸明显,脉沉细或有结代。
治宜益肺补肾,佐以活血化瘀,方药选黄芪、防风、白术、熟地、山药、肉桂、补骨脂、枸杞子、丹参、赤芍。兼脾虚痰湿者,加党参、茯苓、半夏;兼阴虚者,减肉桂、熟地,加生地、沙参、麦冬、知母;兼心气虚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
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外感型:偏寒者,症见咳喘,气短,咳白痰,或恶寒,周身不适,苔白,脉浮紧;偏热者,症见咳嗽,喘促或不能平卧,痰黄粘稠,或发热,苔黄,脉滑数。偏寒者,治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方药选麻黄、杏仁、干姜、细辛、半夏、陈皮、紫菀、冬花、丹参、五味子;偏热者,治宜清热化痰,方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黄芩、银花、鱼腥草、板蓝根、瓜蒌、桑皮、丹参、赤芍。心脾肾阳虚水泛型:症见浮肿,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尿少,口唇紫绀,舌质紫绛,苔白腻,脉沉虚数或结代。治宜温阳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痰,方药选茯苓、白术、桂枝、熟附子、生姜、赤芍、车前子、黄芪、丹参、银花、鱼腥草。
痰浊闭窍型:症见意识朦胧,神昏谵语,甚至昏迷,呼吸急促或伴痰鸣,舌质紫,脉滑数;兼肝风内动者,尚可见烦躁不安,抽搐等。治宜清热豁痰,醒神开窍,方药选陈皮、半夏、茯苓、南星、枳实、菖蒲、郁金、贝母、黄芩、黄连、丹参;兼肝风内动者,加钩藤、僵蚕、全蝎。
元阳欲绝型:症见面色晦暗,汗出,肢冷,脉沉细而数,甚则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复脉,方药选人参、麦冬、五味子、熟附子、干姜、黄芪、黄精、丹参、甘草。热瘀伤络型:症见皮肤瘀斑,或有出血倾向,舌紫绛,脉细数或涩。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方药选人参、麦冬、五味子、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丹参、黄芩、黄芪、白茅根。
如见呕血、便血者,可加仙鹤草、大小蓟、白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