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樗白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78页(1848字)

中药名。

出《药性论》。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

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又名:臭楮,山椿,目,大眼桐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落叶乔木,高达20米。

树皮平滑有直纹;新枝赤褐色,初有细毛,后稍脱落。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春季采收,挖取树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轻捶之,使皮部与木部松离,然后剥取内皮,仰面晒干;或取干皮。樗根白皮,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筒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

长3~10厘米或更长,宽1~5厘米,厚5~10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

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具油腥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或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樗皮50公斤,用麸皮5公斤)。

味苦涩,性寒。《本草拾遗》:“味苦,有小毒。”入胃,大肠经。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住。”《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内服:煎汤,6~12克;研末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①治痢疾:椿白皮(樗白皮)30克,爵床9克,凤尾草15克。

煎服。②治滴虫性阴道炎:椿白皮(樗白皮)15克。煎服;另用千里光30克,薄荷15克,床子15克。煎水,外洗。③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感染:川柏,椿根白皮(樗白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上3方出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慢性痢疾:椿白皮(樗白皮)120克。焙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⑤治赤白带:椿白皮(樗白皮),冠花各15克,水煎服。

⑥治痔疮:椿白皮(樗白皮)9克,蜂蜜30克,水煎服。⑦治疮癣:椿白皮(樗白皮)适量。煎水洗患处(上4方出《陕西中草药》)。⑧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樗根(取皮,焙干)1握,水5升,连根葱5茎,汉椒1撮,同煎至3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5次用,洗后睡少时。

忌盐,酢,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妇人良方》)。⑨治下血经年:樗根白皮9克。

水1盏,煎7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验方》)。现代临床用之治疗①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樗根白皮30克,煎2次,滤汁混合分2次服,为成人一日量。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毫升,儿童每岁1~2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如作保留灌肠,剂量较内服者增大一倍,用水稀释10倍使用。②治疗阿米巴痢疾,取干樗根白皮100克,加水至600毫升,煎汁浓缩至100毫升,成为1∶1煎剂。日服3次,每次10毫升,一般7天为一疗程。

较重病例每日剂量可达60毫升,连续给药15天以上,亦未见不良反应。③治疗便血,取樗根白皮120克切碎,生绿豆芽,生白萝卜各120克榨取鲜汁,混合后加水煎汁过滤,冲入黄酒适量,临睡时炖温服。小儿酌减。④治疗溃疡病,将臭椿树皮剥下后,除去最外一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成老黄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

日服3次,每次6~9克。疗效与制药方法有关。

如用生樗白皮则疗效较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服药后有轻度口干,咽干,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⑤治疗蛔虫病,用50%煎剂,早晚各服15毫升,3日为一疗程;或用丸剂,每服3克,每日4次,3~5日为一疗程。治疗前后与服药期间均不禁食油类,亦不服泻药。结果排虫率与粪检阴转率平均在60%~70%之间。⑥治疗子宫颈癌,取臭椿白皮1000克,麦糠50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次50毫升,日服3次,部分病例用煎剂行局部涂布。

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吩等。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

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内酯,查杷任酮,苦木素等。

叶含异檞皮甙、维生素等。

上一篇:横痃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