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七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95页(453字)
中药名。
见《陕西中草药》。别名:猴子七,红粉。
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和圆穗蓼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sn.的根茎。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高10~32厘米。花期夏季。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冻原上。
分布东北等地。夏、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干燥根茎呈块状,扭曲,有时呈钩状,表面棕红色至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疣状突起,其下附有多数细长须根,红棕色或灰棕色。质坚。
断面扁圆形,浅红色,颗粒状,中心部分色深,沿中心部分外围有维管束一圈。气微臭,味苦涩,产陕西。
《陕西中草药》:“苦涩,凉。”止血,活血,止泻。
治吐血,衄血,血崩,白带,痢疾,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研末撒。①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9克,金丝带、太羌活、狮子七各6克。水煎服。
②治痢疾:蝎子七6~12克。
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