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根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43页(612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五谷根。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hrgma-jobi L.的根。
味苦甘,性寒。入脾、膀胱经。清热,利湿,健脾,杀虫。治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痛。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
《本草拾遗》:“煮服堕胎。”①治黄疸如金:薏苡根,煎汤顿服(《本草纲目》)。
②治血淋:薏苡根6克,蒲公英3克,猪鬃草3克,杨柳根3克,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③治淋浊,崩带:薏苡根15~3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蛔虫心痛:薏苡根500克,切,水7升,煮3升。服之(《梅师集验方》)。⑤治风湿性关节炎:薏苡根30~60克,水煎服,日2次。
或代茶顿服。⑥治脾胃虚弱,泄泻,消化不良:薏苡根30~60克,同猪肚一个炖服。⑦治小儿肺炎,发热喘咳:薏苡根9~15克,煎汤调蜜,日服3次(上3方出《闽东本草》)。
⑧治牙齿风痛、薏苡根120克,水煮含漱,冷即易之(《延年方》)。⑨治夜盲:薏苡根和米泔水煮鸡肝食(《湖南药物志》)。
现代临床用于驱蛔,将薏苡仁根切片晒干,取2500克加水5000克,煮约半小时取汁,药渣加水再煎,取汁,如此3次,药液混合浓缩成2500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克),成人每日50毫升分3次于食前服,或一次顿服。根含薏苡素,棕榈酸,硬脂酸,亚甾醇,β-和γ-谷甾醇,氯化钾,葡萄糖,蛋白质,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