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59页(1788字)
中药名。
出《开宝本草》。别名:卢会、象胆、奴会、劳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斑纹芦荟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①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多年生草本。
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厘米,宽2~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
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厘米;总状花序疏散;花点垂,长约2.5厘米,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花期2~3月。
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亦有栽培。
②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茎直立,高3~6米,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厘米,宽12厘米,具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花序长60厘米左右,花梗长约3厘米;花被6,呈管状,茎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
蒴果。分布非洲南部地区。我国云贵高原有野生品种。全年可采,割取叶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药用者分:①老芦荟:为植物库拉索芦荟的液汁浓缩而成。商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等。
暗红色或咖啡棕色,次品呈棕黑色。遇热不熔化。
质轻而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平坦,蜡样,无光泽。具臭气,味极苦。以气味浓,溶于水中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
②新芦荟:为植物好望角芦荟的液汁浓缩而成。商品呈棕黑色而发绿。质轻而松脆,易破碎。断面平滑而具玻璃样光泽。
遇热易熔化成流质。其条与老芦荟同。味苦,性寒;微臭。有毒。
入肝、胃、大肠经。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清热凉血,抗菌,杀虫,抗衰老,抗肿瘤。治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肺结核咳嗽,咳血,百日咳,小儿疳积,尿路感染,风湿病,巴豆中毒,肝经实火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狂躁,湿疹,高血压,低血压,烧、烫伤等。《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药,有健胃通经之效。”内服:入丸、散剂,1.5~4.5克。外用:研末调敷。①治大便不通:臭芦荟(研细)21克,朱砂(研如飞面)15克。滴好酒和丸,每服9克,酒吞(《本草经疏》)。
②治小儿脾疳:芦荟、使君子。以上各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1、2钱(《儒门事亲》)。③治齿:芦荟1.2克。杵末,先以盐揩齿令洗净,然后敷少末于上(《海上集验方》)。④治大人小儿五种癫痫:芦荟9克,生半夏30克(切碎,姜汁拌炒),白术30克(酒炒),甘草15克(炒)。
共为细末,水冷为丸,如黍米大。每服4.5克,姜汤送下。
⑤治五种臌胀:芦荟、蟾酥各9克(酒1盏,浸1日,蒸化如膏)。以生半夏为末60克,巴霜0.9克,和丸如黍米大。每服10丸,淡姜汤早晚送下。忌盐糖百日。
⑥治痔瘘胀痛,血水淋漓:芦荟数分,白酒糖化,和冰片2、3厘、调搽(④方以下出《本草切要》)。芦荟含有较多量的羟基蒽醌衍生物。
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芦荟甙,含量在10%~20%,有时可高达30%。
含极少量异芦荟甙、β-芦荟甙。库拉索芦荟产品含芦荟甙、芦荟大黄素、异芦荟甙、对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树脂、挥发油等。好望角芦荟产品,与对羟基桔皮酸结合的酯含量较多。
药理作用①缓泻作用:有缓泻作用,主要成分为芦荟甙。本品易致呕吐,致泻时伴有腹痛。②抗菌作用: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20对星形奴长氏菌,1∶7对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叶胶汁具有抗绿脓杆菌作用,用于烧、烫伤的治疗。
英国用于皮炎的治疗;苏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日本从芦荟叶子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制成了消毒剂,能阻止真菌的生长。尚有抗病毒作用。
③抗癌作用:芦荟提取物1∶500醇浸出物,在体内可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长;从浸出物中分离出一几乎纯粹的物质(Alomicin)有更高抗癌作用,其小鼠半数致死量为5克/公斤。据研究,芦荟含有末知的高分子生理活性物质。
其成分极精密,具有使受害的细胞再生,增强人体内专司捕杀癌细胞的NK细胞等的功能。若使芦荟与人体血清相结合,则芦荟素足以破坏癌细胞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