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羌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266页(1808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或川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Boiss.的根及根茎。

①羌活,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块状或长圆柱状。茎直立,表面淡紫色,有纵沟纹,中空,无毛。叶互生,茎下部的叶为2~3回单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抱茎,两侧成鞘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片2回羽状分裂,最后裂片具不等的纯锯凿,最下一对小叶具柄,最上一对小叶近无柄;茎上部叶近无柄,基部扩大呈长卵形的鞘而抱茎;叶片薄,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出,总伞梗10~15枚,长短不等,表面粗糙;无总苞,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萼片5枚,裂片三角形;花瓣白色,5枚,倒卵形,先端尖,向内折卷;雄蕊5个,花丝细,弯曲,花药椭圆形,2室;花柱2枚,短而反折,花柱茎扁压状圆锥形,子房卵圆形,下位,2室。

双悬果卵圆形,平滑无毛,背棱及中棱有翅,侧棱无翅,棱槽间通常有油管3~4个,合生面有油管5~6个,果实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桂在两果柱的顶端。生于高山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肃。②宽叶羌活又称:鄂羌活。

其特点是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而成广阔膨大的紫色叶鞘;小叶的最后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又作不规则的羽状深裂。其余与羌活相似。野生于高山向阳山坡草丛及灌木林中。分布青海、四川、陕西、河南等地。

③川羌活多年生草本,形状与羌活相似。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春、秋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①蚕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

呈圆柱形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

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②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同蚕羌。③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④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可偶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

气味较淡薄。

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

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凉干。

味辛苦,性温。

入膀胱、肾经。功能散寒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痛。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顽痹。”《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弯,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①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

水煎,日1剂,分2次服(上海华医院)。②治太阳经头痛:防风0.6克,羌活0.9克,红豆2个。

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羌活含挥发油约2.3%。

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4和乙酸龙脑脂(Bornylacetate)等。药理作用有:①抗菌作用:对布氏杆菌、皮肤真菌有抗菌作用。

②解热作用:本品能兴奋汗腺而解热。③对血管的作用:具有扩张脑动脉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羌活 1.植株一部分 2.果序 3.双悬果

羌活药材(一) 左:蚕羌 右:竹节羌

羌活药材(二) 左:大头羌 右:条羌

上一篇:状如鱼胞 下一篇:羌活冲和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