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苦檀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397页(533字)

中药名。

见《草木便方》。别名:土大风子、冲天子、苦蚕子。为豆科值物厚果血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的种子或果实。分布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干燥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厘米,厚约3厘米。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

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主产四川、云南、贵州。

味苦辛,性热,有毒。杀虫,攻毒,止痛。治疥疮、癣、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外用;研末调敷。

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0.9~1.5克;或磨汁服。因有毒,内服宜慎。①治虫疮疥癣:苦檀子、花椒、苦参、藜芦、黄连、独脚莲。共研末,调香油搽(《四川中药志》)。②治小儿疳积:苦檀子果(煅存性)1.5克。蒸鸡肝吃或磨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③治痧气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0.9~1.5克,开水冲服(《贵州民间药物》)。种子含藤酮和拟鱼藤酮。

根含鱼藤酮1.2%,树脂4%。

上一篇: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