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乳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481页(583字)

妇科病证名。

指乳房部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溃烂的病证。乳痈因发生时期与发病原因不同而分为三种:发生于哺乳期中的,名外吹乳痈;发生于妊娠期中的,名内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少所发生的与妊娠、哺乳无关的,名不乳儿乳痈。

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尤以初产后3~4周易患此疾。

历代医家关于乳痈所称病名有妒乳、乳结痈、垢乳、吹乳等。

乳痈多因产后乳汁淤结,化热酿脓,或肝郁胃热,气滞血壅而成。乳痈在临床上常分为郁乳期、蕴脓期及溃脓期。

郁乳期可见产后或哺乳期中,乳房肿硬疼痛,或有肿块可及,皮肤或红,乳汁排泄不畅,恶寒发热,胸闷呕吐,口渴,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胃,消肿散结。

方选通乳散结汤、消毒散、瓜蒌蒡汤等,可同时配合外治法:先用葱250克,煎汤热敷,再行乳房按摩以促进郁乳宣泄;或用冰袋、毛巾湿敷以减少乳汁分泌;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继用蒲公英120克捣烂外敷。干后调换。

蕴脓期可见乳房肿块增大,焮红疼痛,壮热不退,肿处有持续跳痛,肿块中央应指,或见乳头内有脓液流出,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散加穿山甲,脓熟后,可在脓肿低位做切开排脓。

溃脓期可见排脓后肿消痛减,热退身凉,逐渐愈合;或溃后仍肿痛发热,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排脓生肌,清解余毒,以外治法为主,选用九一丹、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散,脓净后改用生肌丹。

上一篇:乳根 下一篇:乳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