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泌尿系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576页(1782字)

病名。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少数为真菌,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炎症。女性多见,感染率约为2.05%。泌尿系感染多由革兰氏阴性菌属引起,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不少病例是由一种以上的细菌所致的混合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途径主要是尿路上行和血行感染,通过淋巴系感染者较少见,另外还有由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直接蔓延而来者。

尿路上行感染是细菌由尿道口进入尿道,沿管腔上行而感染膀胱,若病人抵抗力差、细菌又可沿输尿管向上插散,引起肾盂肾炎。血行感染是指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时,身体其他部位如齿龈、咽喉、鼻窦、皮肤及胆道等感染病灶的病菌可进入血液,转运到泌尿系而引起感染。

促使泌尿系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梗阻性病变:在梗阻的近端常有尿积留,尿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另外梗阻近端管腔壁组织缺血、萎缩,功能低下,也为感染提供了条件。留置导管可常易诱发感染。

尿道损伤后,常有尿液外渗至损伤部位附近的组织内,尿液、血肿及损伤的组织常是产生感染的条件。

泌尿系感染从部位上来讲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肾盂肾炎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急性期可见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粘膜下可有细小脓疡,在一个或数个肾乳头可见大小不一,炎端指向肾乳头、底部伸向皮质的楔形炎性病灶;慢性期肾脏常缩小,一侧缩小或两侧缩小的程度不等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有严重梗阻或返流时肾盂或肾盏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肾脏表面常有粗糙的瘢痕,间有平滑或颗粒状区域。急性膀胱炎时,膀胱粘膜变为深红色,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网状,边缘不清,充血较重处可有出血点、瘀血或小溃疡,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大多局限在膀胱三角区,病变主要在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慢性期常和急性期同时并存,粘膜呈暗灰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结或小梁形成,粘膜水肿较重,溃疡较深,粘膜充血较轻,出血点较少,慢性期病变尚可累及肌层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纤维化。

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急,有畏寒、高热可达39℃以上,并伴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和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泌尿系症状可见腰痛,或向阴部下传的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灼感等;体检可见上输尿管点或肋腰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尿内有少量蛋白,较多的脓细胞,少数红细胞,偶见颗粒管型,尿沉渣涂片可找到细菌,尿菌培养可分离出病菌。慢性肾盂肾炎: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泌尿系症状,也有不少病人隐潜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主要临床类型有:反复急性发作型、血尿型、长期低热型、高血压型、无症状菌尿型、慢性肾衰型。尿液镜检可无异常,有时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尿蛋白定性多在以下,尿菌培养可阳性,也可阴性,肾功能多见异常,早期以肾小管功能异常为主,晚期有慢性肾衰的生化指标异常,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意义较大,常见肾实质局灶性收缩,肾盏呈棰样扩张等。

膀胱炎:在女性常伴有尿道炎,男性常伴有前列腺炎,表现为尿痛,排尿终末时尤重,疼痛多在会阴部或耻骨上区,尿频,尿急,尿混浊,排尿终末时有少许血尿,或见轻微的腰痛、发烧;尿中白细胞明显增加,红细胞也可增加,尿沉渣涂片可查出细菌,尿菌培养阳性。中医学认为,多食肥甘厚味醇酒,以致湿热内蕴,下注膀胱;或外感湿热秽浊毒邪,侵袭膀胱,都可发为湿热淋病,或七情不疏,或湿阻气滞,皆可造成气机不畅,气血阻滞,以致脉络受伤,病情缠绵;或病久耗正,或苦寒伤正,或体虚受邪,又可造成脾肾气阴不足,形成虚实夹杂之候。膀胱湿热症见小便淋沥涩痛、频急灼热,尿色黄赤或混浊,小腹拘急疼痛,口干口粘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气滞血瘀症见排尿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尿热尿痛,时有尿血,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口苦口粘,舌暗红有瘀色,脉涩或弦细。

治宜活血理气通淋,方用桂枝茯苓丸合五淋散加减。

肾阴不足症见尿频热痛,小便黄赤,腰痛腰酸,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唇口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清热利湿,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脾肾气虚症见尿频尿热,小便黄色或混浊不清,或有尿痛尿血,疲倦无力,纳少,头晕,腰膝酸软,小腹坠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肾,偏脾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偏肾虚者可选用程氏萆薢分清饮或参芪地黄汤加减。

上一篇:泌尿系统结石病* 下一篇:泥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