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枳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650页(1792字)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酸橙Citrus aurantium L.、香圆C.wilsonii Tanaka或玳玳花C.aurantium L.var.amara Engl.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①绿衣枳壳: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在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

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

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

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

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凹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

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枳壳:除去瓤、核,洗净,稍浸,捞出,润软,以手能捏对折为度,切片,晾干。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待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50千克,用麸皮5千克)。味苦辛,性凉。

入肺、脾、大肠经。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本草纲目》:“治里急后重”。内服:煎汤,3~9克(大剂15~60克);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①治伤寒呃噫:枳壳15克(去瓤,麸炒黄),木香3克。为细末。

每服3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②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气积,并皆治之。枳壳900克,去瓤,每个入巴豆仁1个。

合定扎煮,慢火水煮1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冰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20~40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③治大便下血:枳壳6克,乌梅肉9克,川黄连1.5克。共研细末,饮前开水冲下,分2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④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60克。去瓤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⑤治子宫脱垂:枳壳15克,蓖麻根15克。

水煎兑汤服。

每日2次。或枳壳1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⑥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瓤)、甘草各3克。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⑦治风疹痒不止:枳壳90克,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6克,非时,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服(《经验后方》)。⑧治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太平圣惠方》)。

⑨治小儿软疖:大枳壳1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熟果实的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其药理作用与枳实同。

酸橙枳壳药材

香圆枳壳药材

玳玳花枳壳药材

上一篇:柚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