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66页(821字)
综合性医书。
又名《诸病源候总论》。50卷。隋时巢元方、吴景贤等撰,成书于隋大业六年(610)。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专书。
全书共阐述了67类病的病因病理与证候,诸证之后多附导引法,不介绍治疗方药,以“候”类述,共记1739则。具体内容是:第1~10卷:风病、虚劳病、腰背病、解散病、伤寒病、时气病、热病、温病、疫疠病;第11~20卷:疟病、黄病、冷热病、气病、脚气病、咳嗽病、淋病、大小便病、脏腑病、心病、腹病、心腹病、痢病、湿蘽病、九虫病、积聚癥瘕病、疝病、痰饮病、痞病、痞噎病;第21~30卷:脾胃病、呕哕病、食不消病、水病、霍乱病、中恶病、尸注病、蛊毒等病、血病、毛发病、面体病、目病、鼻病、耳病、牙齿病、唇口病、喉心胸病、四肢病;第31~40卷:瘿瘤等病、丹毒病、肿病、疔疮病、痈疽病、痔瘘病、疮病、伤疮病、兽毒病、蛇虫毒病、杂毒病、金疮病、腕伤病、妇人杂病;第41~50卷,妊娠病、将产病、难产病、产后病、小儿杂病。内容丰富,以《内经》为基本理论,对近两千种证候的病因、病机、病变,做了具体阐述,对后世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证、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很为可贵,譬如认为传染病、流行性疾病系由“乖戾之气所致”,突破了旧说;又如对疥疮认为是“有虫”;还认识到有接触传染和过敏所致等等致病途径及原因,观点科学。
历代以来,医家皆对本书十分推崇重视。
唐代医学着作《外台秘要》等书中有关病因、病理的分析论述大多援引本书;《太平圣惠方》各节,均以本书内容放在开篇首要地位;宋代以后医学着作,常引本书为据。
宋代旧制凡考试医生,列本书为命题依据。对日本医着也有直接影响。
至今仍是中医经典着作之一,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均为学习、研究中医的重要文献。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本。尚存其它版本7种。《四库全书》收入本书。
1949年后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