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茄
书籍:中医辞海中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320页(570字)
中药名。
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癫茄,山马铃,天茄子,黄贡茄,丁茄。
为茄科植物刺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的全株。多年生直立亚灌木,高30~60厘米。
具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单生或成对,互生。野生于草地上。分布我国南方。
根: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果实、种子:秋季采,种子洗净晒干,炒黄至有香气,备用。味苦辛,性温,有毒。镇咳平喘,散瘀止痛。
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痛,风湿痛,瘰疬,寒性脓疡,跌打损伤。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6克;或研末,0.3~0.9克。
①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鲜根捣敷;或用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
②治小儿口腔炎:茄茎叶,煅存性为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③治小儿疳积:鲜巅茄果1~2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茄取猪肝吃。
④治肝硬化腹水:茄种子,炒黄研末服(上4方出《广东中草药》)。⑤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⑥治冻疮: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
⑦治胃痛:天茄子根,晒干研细粉,痛时服1克,儿童酌减。
⑧治牙痛: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取烟熏之(上2方出《全展选编·外科》)。浆果中含有澳州茄碱,澳州茄边碱和刺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