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银柴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334页(1144字)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银胡,山菜根,山踏菜根,肚根,白根子。

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

主根圆柱形,直径1~3厘米,外皮淡黄色,顶端有许多疣状的残茎痕迹。茎直立,节明显,上部二叉状分歧,密被短毛或腺毛。

叶对生,无柄;茎下部叶较大,披针形,长4~30毫米,宽1.5~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被短毛或几无毛,下面谈绿色,被短毛。花单生,花梗长1~4厘米;花小,白色;萼片5,较萼片为短,先端2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10,着生在花瓣的基部,稍长于花瓣;雌蕊1,子房上位,近于球形,花柱3,细长。

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于干燥的草原、悬岩的石缝或碎石中。分布陕西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长15~40厘米,直径1~2.5厘米。

根头顶端有多数细小疣状突起,为地上茎痕,密集而发白,习称“珍珠盘”。下端略细,少数有分歧。

表面黄棕或带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纹及支根痕,并可见多数圆形小孔,习称“沙眼”,近根头处尤多,自此处折断,断面有棕色花纹。质松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粗糙、有空隙,中有大形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花纹。

气微,味甘、微苦。以条长、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者为佳。

主产宁夏、内蒙古。炮制:银柴胡为拣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鳖血银柴胡为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味甘苦,性凉。《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入肝、胃经。清热凉血。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丝石竹根含三萜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同属植物太平洋丝石竹内提取的三萜皂甙,给家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或以后每天内服,可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使胆甾醇/脑磷脂系数降低,并使主动脉类脂质含量降低。对于动脉硬化家兔所表现的兴奋、脱毛以及肢体皮下类脂质增厚等症状均有改善。

有人认为,皂甙可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有人认为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银柴胡 1.根 2.花枝 3.未开放的花

银柴胡药材

上一篇:银扁担 下一篇:银海指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