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足三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5页(886字)

经穴名(Zusanl ST36)。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别名下陵、下三里、三里、鬼邪、下陵三里、下虚三里。出《灵枢·本输》。本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属足阳明胃经,故名足三里。

《会元针灸学》:“盖穴在膝盖下边际下3寸处,故名三里。”《子午流注说难》:“三里穴名,手足阳明皆有,名同穴异。继起针灸家增一‘足’字以别之。盖阳明行气于三里。

里者,宽广之义,古‘井田制’九百亩的方里。”《针灸真髓》:“三里治脾、胃、肾有效,故名三里。里同理,亦即三理。”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脊外1横指处。

有胫骨前肌,伸趾长肌,胫前动、静脉,腓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主治胃病,腹胀,呕吐,噎膈,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腰腿酸痛,水肿,癫狂,虚劳羸瘦,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中风,脚气,鼻疾,产妇血晕等。《类经图翼》:“主治胃中塞,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脏气虚惫,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腰痛肠鸣,食不化,大便不通,腰痛膝弱不得俯仰,小肠气。”《针灸甲乙经》: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热争则腰痛不可俛仰,腹胀食不化,饥不欲食,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门主之。

《针灸资生经》:“三里、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三里、条口、承山、承筋,主足下热,不能久立。”《针灸大成》:“不省人事:三里、大敦;腹坚大:三里、阴陵、丘墟、解溪、冲阳、期门、水分、神阙、膀胱俞;胸满血膨有积块,霍乱肠鸣善噫:三里、期门;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中风:三里、阳溪、合谷、中诸、阳辅、昆仑、行间……,不效……,复刺后穴,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风市、丘墟、阳陵泉。”《玉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杂病穴法歌》: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三里、至阴催孕妊。

《天元太乙歌》:腰腹胀满治何难,三里腨肠针承山,直刺1~2寸,稍偏向胫骨方向;斜刺,向下刺入2~3寸,灸3~15壮或10~30分钟。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上一篇:芭蕉叶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