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1页(1412字)
中药名。
见《福建民间草药》。别名:八角连,一把伞,六角莲,金魁莲,旱八角。
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或八角金盘D.versipellis(Hance)M.Cheng的根茎及根。多年生草本。
高10~40厘米。有粗壮结节状的根茎。茎直立、无毛。茎生叶常为2片,叶柄长10~15厘米,盾状着生,叶片矩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厘米,宽12~19厘米,无毛,5~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刺状细齿,嫩时有斑纹。花紫红色,4~8朵簇生于二茎叶柄的交叉处。
下垂,花梗长达2.8厘米;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矩圆形;花瓣6,长倒卵形,先端有皱波状纹;雄蕊6,花药比花丝长;雌蕊瓶状,柱头盾形。
浆果近球形,黑色。花期初夏。
生长于深山密林阴湿处。分布我国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秋、冬采挖,洗净泥沙,晒干或鲜用。药用根茎呈结节状,长约6~10厘米,径约0.7~1.5厘米,鲜时浅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几个小的凹点,下面具环纹。
须根多数,长达20厘米,径约1毫米,有毛,鲜时浅黄色,中央有圆点状中柱。气微味苦。产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味苦辛,性平。
入肺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
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内服:煎汤,18~36克;或研末。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浸酒涂敷。①治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糟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两次。
②治瘰疬:八角莲30~60克,黄酒60克。
加水适量煎服(上2方出《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疔疮:八角莲6克,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④治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9克,蒸鸽子或炖鸡或猪肉250克服(上2方出《贵阳民间草药》)。⑤治痰咳:八角莲12克,猪肺60~120克,糖适量。煲服。⑥治单双蛾喉痛:八角莲3克,磨汁吞咽(上2方出《广西中药志》)。
⑦治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⑧治跌打损伤:八角莲3~9克,研细末,酒送服,日2次(《江西草药》)。⑨治毒蛇咬伤:八角莲9~15克,捣烂,冲酒服,渣敷伤处周围(《广西中草药》);八角连根白酒磨涂患处;亦可内服,每服6克。
对神经性毒素,可取八角莲根5节,用75%酒精7毫升,浸泡7天,取浸出液1~2毫升,注入伤口内(《江西草药》);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白马骨、飞来鹤、粉防己各9克,水煎服。外用阴行草、白马骨、柳叶白前、蛇葡萄各适量,煎水冲洗;再用鱼腥草、杠板归、星宿菜、涂草等鲜草捣烂敷患处周围(《全国中草药汇编》)。⑩治疖肿:八角莲研粉,加凡士林90%,调成软膏敷患处。⑾治乳腺癌:八角莲、黄杜鹃各15克,紫背天葵30克,加白酒500克,浸泡7天后内服外搽。
每服9克,日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根和根茎含木聚糖类:鬼臼毒素、去氢鬼臼毒素、脱氧鬼臼毒素、紫云英甙、槲皮素-3-D-葡萄糖甙及β-谷甾醇等。
此外,尚分离出金丝桃甙、山柰酚。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中期的有丝分裂,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由于毒性太大,临床上未能进一步使用。根中提出的结晶性物质,作用类似足叶草素,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能使其停于收缩状态。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及肾血管则有轻度的收缩作用。对平滑肌有直接作用:抑制离体兔肠、兴奋兔及豚鼠的离体子宫。
全草中含树脂,能引起猫的吐、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