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刀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1页(1722字)

中药名。

出《救荒本草》。别名:刀豆子,挟剑豆,大刀豆,刀巴豆,刀豆,刀鞘豆,关刀豆,刀培豆,大弋豆。

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的种子。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茎无毛。3出复叶,叶柄长8~12厘米;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20厘米,宽约5~15厘米,全缘。

总状花序腋生,药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荚果扁大,长10~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10~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各见专条。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

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

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之特有之气味。

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有产。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味甘,性温。入胃、大肠经。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治虚寒呃逆,呕吐,腹痛胀,肾虚腰痛,痰喘,胸中痞满,痢疾。内服:煎汤,9~15克;或烧存性研末。胃热盛者慎服。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2~3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②治百日咳:刀豆子10粒(打碎),甘草3克。

加冰糖适量,水1杯半,煎至1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③治肾虚腰痛:刀豆子2粒,包于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9克(《年希集验良方》)。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4.5克,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刀豆内含尿素酶、血球凝集酶、刀豆氨酸。嫩豆中可分离出刀豆赤霉素Ⅰ和Ⅱ。尚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叶中也有刀豆氨酸。

同属植物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L.)DC.原产西印度群岛,我国亦有少量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

在形态上与本品极为相似,其区别是: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洋刀豆内含洋刀豆血球凝集素等多种球蛋白。

尚含有尿素酶、糖甙酶、精氨基琥珀酸酶、精氨酸酶、刀豆酸、刀豆氨酸、α-氨基-δ-羟基戊酸、L-高丝氨酸等。洋刀豆血球凝集素是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一种,具抗肿瘤作用,可引起人淋巴细胞的变形,但并不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还可抑制其他PHA引起的细胞毒性。金田胚试验表明,它对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细胞的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经胰蛋白酶处理过的洋刀豆血球凝集素,能使肿瘤细胞(变形后的小鼠纤维母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

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及麦芽、大豆中的糖蛋白(PHA)对YAC细胞(一种由Molone病毒引起的腹水型淋巴瘤细胞)皆可凝集之,但只有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YAC细胞有显着的毒性。体外试验中,以125毫克的洋刀豆血球凝集素与此种细胞共孵24小时,使95%细胞溶解;体内试验中,给成年小鼠腹腔注射YAC细胞后1小时、2天、5天,再腹腔注射洋刀豆血球凝集素1毫克,可分别抑制肿瘤70%、50%及20%。它还可凝集由各种致癌剂所引起的变形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只有在胰蛋白酶处理后,方能凝集。

此种凝集皆可由α-甲基-D-甘露糖甙加以竞争性拮抗。因此设想,洋刀豆血球凝集素是与变形细胞表面膜上的葡萄糖或甘露糖样的部位结合而起作用的,而在正常细胞,此部位是被掩盖着的。

上一篇:刀圭 下一篇:刀豆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