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小儿吐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27页(722字)

儿科病证名。

指血从小儿胃中来,撞口而出,血色鲜红,血出无声的病证。亦称内衄。若血出有声,甚则其声如蛙,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者为呕血。但往往以吐血一证概之。轻证呕吐一口即了,重者反复吐血或血如泉涌。多因小儿素体阳热偏盛又因乳食积滞郁而化热,使热积胃中;或肝火犯胃,气火上逆,胃络损伤所致。亦有久病体虚、脾气虚寒,不能摄血所致者。《幼幼集成》卷3:“吐血者,胃中积热,火逼其血而妄行,故从口吐出,宜清其胃火,使血归经。”因胃中积热所致吐血者,多见胸膈满闷,懊憹不适,或脘腹作痛、鲜血脱口而出,或呕吐食物中夹有暗红色血,口渴口臭,大便秘结或黑润,唇舌红赤,苔黄燥或腻、脉滑数、指纹红赤。治宜清胃泻火,降气止血。

轻证用大蓟饮、四生丸。重证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应用。

因于肝火犯胃者,证见暴怒之后呕吐鲜血,或食物中伴紫暗血块,烦躁易怒,口苦胁痛,胃脘胀满,不思乳食,舌质红紫,脉弦数,指纹青紫。治宜清肝泻火,理气止血。轻证可选丹栀逍遥散,肝火旺者可用胆泻肝汤,吐血重者可用当归龙荟丸。脾胃虚寒所致者见于大病日久或血证日久,吐血淡而不鲜,或色暗,伴有面色白,气短神怯,形寒肢冷,食少纳呆,脘酸冷痛,大便不臭,舌淡无华,苔白滑,脉沉迟细弱,指纹淡滞而青。治宜温中补虚、补脾摄血。寒象明显者用柏叶汤合附子理中汤;虚象明显者,可用归脾汤加减;各种出血,若突然暴吐如泉涌,出血量多,血之阳脱,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宜急服大剂独参汤或参附汤,或服参附龙牡救逆汤,或童便冲服炮姜末,均能起到益气温阳、固脱止血的功效。

吐血重时,药物难以入口,宜少量多次频服为佳,注意调整饮食使脾胃安和防止其复发。

上一篇:小儿至宝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