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小儿遗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38页(1203字)

儿科病证名。

指3周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俗称尿床。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没有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不能自主排尿,或年长些小儿由于贪玩少睡,精神过于疲劳,或其它原因,偶而发生1、2次遗尿,过后又恢复正常,这种暂时性的现象,不属病态。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脏腑虚寒所致,患儿肾与膀胱俱虚,而为冷气所侵,不能约制水液,出而不禁,而成遗尿;或肺气虚弱,肃降无权,脾虚不能制水也可发生遗尿;本病发生也有邪热客肾或湿热下注,膀胱为火邪所扰,气化失常所致的;此外尚有因小儿自幼没有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任其自遗而成的。《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49中“遗尿候”:“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水故也。足太阳为膀胱之经,足少阴为肾之经,二经为表里,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古代医家常把遗溺、遗尿(尿床)与小便失禁混为一谈,其实,遗尿与小便失禁都属于遗溺,《类证治裁·闭癃遗溺》说:“若遗溺一症,有睡中自遗者,有气不摄而频数不禁者……”一般而言,遗尿者多指睡中自遗,醒后方觉,以小儿居多,而小便失禁多指小便频数,滴沥不断,不能自控,且以白昼多见,老人居多。若属下元虚寒型证可见睡中遗尿,醒后方觉,经常如是,甚至一夜可达1~2次或更多,兼见面色白,形神疲乏,智力迟钝,腰腿乏力,小便清长,甚至肢冷畏寒,脉象沉迟无力。

治宜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为主,方用桑螵蛸散、巩堤丸加减。若属肺脾气虚证可见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少,兼见面白神疲,气短自汗,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肺脾,固摄小便,方用补中益气汤、缩泉丸化裁应用。若属肝经郁热型,证见睡中遗尿,小便黄而量少,性情急躁,面赤唇红,口渴饮水,甚或目睛红赤,舌质红,苔黄薄,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热,可用胆泻肝汤。

治疗遗尿,也可用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后以纱布覆盖,每晚1次,连用3~5次,或用生硫磺末45克,鲜大葱根7个,先将葱根捣烂,合硫黄末拌匀,睡前敷脐,油纸覆盖,纱布固定,早晨取下,次日晚继用1次;亦可用肉250克,炖黑豆106克,肉汤顿服;选肠一具,烧存性,牡蛎,茯苓、桑螵蛸各16克,肉桂、龙骨各8克,共为细末,每服3~4克。又可用腕踝针治疗夜尿症,采用28号1.5寸毫针,病人取坐位或卧位,7~10次为1疗程,能调整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而起到补益脾肾,固缩小便,约束膀胱的作用。治无尿意或尿急,滴尿不止者,温灸中极、横骨、三阴交;入睡后遗尿者,电针华陀夹脊(L1-。双侧)。用麝香3克,蟾酥、桂枝、麻黄、雄黄、没药、乳香各5克共研细末,加入酒精调糊,贴在内关、气海、中极、三阴交、肾俞等穴位上,可治疗遗尿证(《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2月封3)。

上一篇:小儿厥证 下一篇:小儿喘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