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马尾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86页(1914字)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拾遗》。别名:尾黄连,金丝黄连,草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多叶唐松草、贝加尔唐松草的根茎及根。①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又名多叶白蓬草。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有时可达1米以上,全体光滑无毛。根粗大,根茎横向生长,常木质化,褐色。

茎直立,具纵纹。叶为3回3出羽状复叶,基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小叶具长柄;小叶卵形至长圆形,长1~3厘米,宽1~2厘米,略呈3裂,具疏圆齿,齿端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圆锥花序近伞房状,分枝极多,花序上具叶;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小苞片锥尖;小花柄纤细,长0.6~1.5厘米;花杂性、直径0.6~1.5厘米;萼片4,白色、浅黄色或浅紫色,椭圆形,具3条突起纵肋,早落;无花瓣;雄蕊12~15,花丝长3~4.5毫米,花药线形,长约3毫米,先端具小尖头;雌蕊4~6枚,花柱不明显,柱头细长而弯曲。瘦果纺锤形,稍扁,长约3毫米,纵肋8。

花期8~10月。生于山林、山沟或山路边。

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②贝加尔唐松草Thalictrum baicalense Turcz.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50~120厘米。

根茎短,长约2~6厘米,径5~12毫米,须根丛生。

3回3出复叶;小叶宽倒卵形、宽菱形,有时宽心形,长1.8~4厘米,宽1.2~5厘米,3浅裂,裂片具粗牙齿,脉下面隆起;叶轴基部扩大成耳状,抱茎,膜质,边缘分裂呈繸状。复单歧聚伞花序圆锥状,长5~10厘米;花直径约5毫米;萼片椭圆形或卵形,长2~3毫米;无花瓣、雄蕊10~20,花丝倒披针状条形,心皮3~5,柱头近球形。

瘦果具矩柄,圆球状倒卵形,两面膨胀,长2.5~3毫米;果皮暗褐色,木质化。生于山地林下或湿润草坡。分布在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和东北。

9~11月至次年1~2月采挖;挖出后抖去泥沙,剪除茎苗,晒干。干燥根茎上端有多数芦头,每个芦头粗约4毫米,其上残留茎苗痕迹,并常包有鳞叶薄片。根茎火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根须,形如马尾,须根长13~25厘米,粗2~3毫米,外表红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具纵向细纹,老栓皮及皮层往往呈环节状脱落,尚未剥落者,以手搓之即脱。

体轻,质脆易断。根茎断面外圈棕褐色,内有黄色的木质心;须根断面深黄色,外表为一薄层金黄色的外皮。

气微,味微苦。以根条均匀、色金黄者为佳。

主产四川、河北、青海等地。此外,同属植物香唐松草Thalictrum foetidum L.(分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狭序唐松草T.atriplex Finet et Gagn.(又名:水黄连,分布云南、四川、西藏)、高原唐松草T.cultratum Wall.(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甘肃)、昭通唐松草T.chaotungensis W.T.Wang et S.H.Wang(分布云南),以及贝加尔唐松草长柱变种T.baicalense Turcz.var.megalostigma Boivin(分布四川、甘肃)等,亦同等入药。

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肝、胆、大肠四经。清热燥湿,解毒。

治痢疾,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痈肿疮疖,结膜炎。内服:煎汤,3~9克。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小儿伤风发热及麻疹将出:马尾黄连、蝉蜕、菊花、大力子、防风、薄荷、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②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27克、木香9克。共为细末,每日3~6克,1日3次服。③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9克,黄芩6克,刺黄柏9克,栀子9克,蒡子6克,连翘15克,甘草6克。水煎服。④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

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

⑤治脚癣:马尾黄连15克,黄柏30克,新鲜胆1个取汁,冰片1克。先将马尾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上4方出《新疆中草药手册》)。⑥治湿热呕吐:马尾连4.5克,吴茱萸1.2克。煎服。

⑦治湿热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9克,煎服(上2方出《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⑧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6克,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云南中草药》)。

多叶唐松草的根茎含唐松草碱(即木兰花碱)、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等。贝加尔唐松草根含小檗碱。

香唐松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65%,黄酮甙1.04%、皂甙、强心甙、维生素C等。生物碱有非替定碱、香唐松草碱、唐松品碱、唐松品宁碱。

非替定碱有降压作用,其粗制剂可治高血压。

上一篇:马尾伸筋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