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405页(1287字)
妇科病证名。
指妊娠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的病证,见《医学入门》。如在妊娠7、8月以后,只是脚部浮肿,无其他不适者,为妊娠期常有现象,可不必治疗,产后可消。《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
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6、7个月时者,名曰子满。但两脚肿而肤厚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大凡水之为病多喘促,气之为病多胀满。喘促属肺,胀满属脾也。
”从而将妊娠肿胀根据部位及程度不同,分为子气、子肿、子满、皱脚、脆脚。此外,尚有病员无明显肿胀证象而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公斤或每月体重增加超过2.3公斤者,称“隐性水肿”亦属妊娠水肿的范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素体脾肾阳虚,孕后更感不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上不能温煦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胱,水道不利,泛溢肌肤,遂致肿胀。此外,胎气壅阻,气机滞碍,水湿不化,也成肿胀,故子肿临床上多因脾虚、肾虚、气滞所致。
《诸病源候论·妊娠胎间水气子满体肿候》卷41:“胎间水气子满体重者,此由脾胃虚弱,腑藏之间有停水,而挟以妊娠故也,妊娠之人,经血壅闭,以养于胎,若挟有水气,则水血相搏,水渍于胎,兼伤腑藏,脾胃主身之肌肉,故脾气虚弱,水气流溢于肌,故令体重。本病以孕后出现肢体、面目浮肿为特点,多发于妊娠中后期,根据其水肿程度多分为轻、中、重三级,轻者,小腿及足部明显浮肿,经休息能自消;中者,水肿延及大腿、外阴甚至涉及腹部;重者,全身浮肿,有时伴有腹水。”若属脾虚型则可见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白,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于言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苔薄白或腻,边有齿痕,脉缓滑无力,治宜健脾行水,方用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加减。
若属肾虚可见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甚则阴户及下腹部均见浮肿,尤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难起,伴有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酸无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若肾虚水肿而伴心悸较显者,宜用桂附苓术饮。
若属气滞湿阻型则可见妊娠3、4个月后,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头晕而胀,脘闷纳呆,胸闷胁胀,食少,苔薄腻,脉弦滑,治宜理气行滞,佐以健脾化湿,方选天仙藤散合四苓汤加减。若偏于湿阻者,证见头昏头重、胸闷呕恶,纳少便溏,苔厚腻,可用茯苓导水汤去槟榔。
治疗子肿,遣方用药之际,注意过用或过剂使用滑利、峻下、逐水、耗散之品而伤胎元、或因病而致胎不安者,均当配用益气补肾、固任安胎药物以保护胎元。《千金方》中记赤小豆5升、商陆根1升疗妊娠手足皆肿、挛急,子肿甚治标或正虚不甚者宜用之。也可用鲤鱼萝卜饮;萝卜120克(或冬瓜子去皮挖子120克),鲤鱼1条(约重500克去鳞及内脏),上药加清水适量煮熟,取汁代茶,萝卜和鱼均可吃,日服1剂,连服1月后酌情停药,可治羊水过多。还可艾条灸脾俞、水分,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若肾阳虚,还可加灸肾俞,治疗妊娠肿胀。